物联网的核心是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物联网的发展将引发新的“聚合服务”。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
全面感知:利用RFID、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可靠传送: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Things)接入信息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表1.1清晰反映了物联网应用场景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互连互通、与物相关的服务、差异性、动态变化和规模大。
基本特性 |
具体描述 |
互连互通 |
在IoT方面,一切事物都可与全球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互连 |
与物相关的服务 |
IoT可在物的限制范围内提供与物相关的服务,如隐私保护、物理装置间的句法一致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虚拟事物。为在物的限制范围内提供与物相关的服务,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技术都会变化 |
差异性 |
IoT的装置具有差异性,是基于不同的硬件平台和网络,它们通过不同网络与其他装置或业务平台互动 |
动态变化 |
装置的状态会动态变化,如睡眠和唤醒,连接和/或断开,以及包括位置与速度在内的装置背景状态。此外,装置的数量也会发生动态变化 |
规模大 |
需要管理且需要相互通信的装置数量要远大于当前与互联网连接的装置的数量。装置引发的通信与人类发出的通信相比,向装置触发通信转移是大势所趋。更关键的是生成数据的管理,以及针对应用对其做出的解释,这种与数据的句法和有效数据处理相关 |
表1.1物联网应用场景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物联网开发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促使物联网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很大的拓展,其已经表现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及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融合,这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根据物联网应用需求和发展趋势,表1.2对物联网应用场景的高层要求进行了概况说明。
高层要求 |
具体描述 |
基于识别的连接 |
必须支持物的连接,且连接的建立基于物的识别。此外,还包括不同物可能的异化识别,应以统一的方法处理 |
互操作性 |
需要确保差异和分布系统间的互操作性,用以提供和使用不同的信息和服务 |
自动网络化 |
自动化(包括自动管理、自动配置、自愈、自优化和自我保护技术和/或机制)须在物联网的网络控制功能中得到支持,从而适用不同的应用领域、不同的通信环境和大量不同类型的装置 |
自动业务配置 |
业务须能根据运营商配置的或用户定制的规则,以捕获、通信和自动处理数据的方式提供。自动业务可能取决于自动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技术 |
基于位置的能力 |
基于位置的能力应在物联网中得到支持。与通信和业务相关的一些事物将取决于物和/或用户的位置信息,必须能自动感测和跟踪位置信息。基于位置的通信和业务可能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应遵守安全性要求 |
安全性 |
在物联网中,所有“物”均相互连接,因此会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例如,对数据和业务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威胁。安全性的一个重要示例为,必须将与物联网内装置和用户网络相关的不同安全政策和技术集成起来 |
隐私保护 |
物联网须支持隐私保护。许多“物”都有自己的所有者和用户,感测到的物数据可能包含所有者和用户的专用信息。在数据传输、集总、存储、挖掘和处理过程中,物联网需要支持隐私保护。隐私保护不应为数据源认证设置障碍 |
人体相关业务 |
物联网须支持高质量和高度安全的人体相关业务,不同国家在这些业务翻盖你有不同的法律法规 |
即插即用 |
物联网须支持即插即用功能,以支持即时生成、构成或获取基于句法的配置,将物与应用无缝集成,通过操作对应用要求做出响应 |
可控性 |
物联网须支持可控性,从而确保正常的网络操作。物联网应用通常无须人为参与便可自动工作,但整个操作流程应由相关方管理 |
表1.2物联网应用场景的高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