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物联网?其应用场景是什么样的?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对物联网有什么样的战略导向?这些都是我们首先要关注并了解的问题。
物联网(IoT)是什么?
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其中介绍了物联网的特征、相关的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市场机遇;同时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络主动地进行数据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9年9月15日,欧盟第七框架下RFID和物联网研究项目簇(European RescareCluster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发布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研究报告,提出物联网是未来 Internet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被定义为基于标准的和可互操作的通信协议,且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架构。物联网中的“物”都具有标识、物理属性和实质上的个性,使用智能接口,实现与信息网络的无缝整合。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2012年6月,ITU对物联网、设备、物都分别做了进一步标准化定义和描述,具体如下。
物联网(IoT):信息社会全球基础设施(通过物理和虚拟手段)将基于现有和正在出现的、信息互操作和通信技术的物质相互连接,以提供先进的服务器。
注:通过使用表示、数据捕获、处理和通信能力,物联网充分利用物体向各项应用提供服务,同时确保满足安全和隐私要求。
注:从广义而言,物联网可被视为技术和社会影响方面的愿景。
设备:在物联网中,具有强制性通信能力和选择性传感、激励、数据捕获、数据存储于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
物:在物联网中,物指物理世界(物理装置)或信息世界(虚拟事物)中的对象,可以被标识并整合入通信网。
物联网的定义
目前,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国内物联网的通用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器、电机、继电器、机器人等信息传感与执行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互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从上述国际和国内对物联网的定义可见,物联网就是“将所有物品接入信息网络,实现物体之间的无限互连”。这有如下三层含义:
第一:物品连入信息网络,是以传感器或执行器等方式来体现的,传感器和执行器都有各自唯一ID,接入协议需提前约定,不限于有线或无线的接入信息网络的方式。
第二:信息网络是物联网系统的承载通道,正是有了信息网络的成熟发展,才有了物联网的发展兴起。
第三:物品通过信息网络接入云端,在云端实现业务封装和自我体系的建立,从而根据用户的需要实现任何物品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协同控制和智能管理。